在高永文坐落香港佐敦的诊所里,挂着已故国学大师饶宗颐百岁生日那天为其挥墨的“仁心”二字。这位骨科医师在任香港特区政府问责官员时民望颇高,退任后除持续以悬壶济世之心诊治患者,也不余遗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医疗协作。
“推进大湾区医疗交融,除了便利患者和医师跨境,更重要的是在医疗文明方面的交融。”全国政协常委、香港特区行政会议非官守议员高永文近来承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明言,两地医护在同一作业渠道同事方能完成有意义的深度沟通,这也是最快拉近两地医疗文明的办法。
关于两地医疗文明的不同,高永文深有感触。2005年,在《内地与香港关于树立更严密经贸关系的组织》(CEPA)有关方针带动下,高永文带领十多名医师每周轮流去广东祈福医院诊病。“感触很特别。”他忆述,内地运用中文病历,药品称号和用法与港有异,诊病过程也不尽相同。
为顺利作业,医院其时训练懂英文的护理人员,合作香港来的医师。“有些解剖的中文名词我未必知道,中文输入我也不会。”高永文说,正是这一些细节阅历让他理解,开会或学术沟通不行,在岗位上方能相互在实践层面有沟通。
“所以我发起把大湾区医疗人才沟通方案的容量倍增。”据发布,到上一年10月底,第一批来自广东的约10名医师、70名护理已经过以上方案在香港公立医院展开不同办法的沟通。高永文说,内地医护人手并非许多,但因规划差异,来一点对香港而言也算多,信任可较大程度缓解香港医护人手严重。
两地患者的就医习气和医疗挑选的价值观念也有差异。“内地患者十分容易承受手术,很少质疑医师。”高永文洞悉到,推进两地医者知道各自医疗系统运作办法和了解不同的医疗文明,推进双向人才沟通,具有现实意义与价值。
当年初次在内地执业,高永文运用的是3年的短期行医许可证。跟着CEPA有关方针的更新,他在2010年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资格证书,此证没有期限约束。他从抽屉拿出内文已有些泛黄的证件,上面的编号十分靠前。“我至少是最早的几位之一。”高永文指着证件对记者笑说。
由高永文担任荣誉会长的大湾区医疗专业开展协会正帮忙百余位香港医师请求内地短期或永久执业证。
“我希望能铺桥搭路,进一步把有关人员和咱们的医疗集团带到大湾区内地城市。”鉴于内地对临床心理学家、物理医治师,以及自闭症等特殊教育服务需求渐大,高永文主张放宽有关人员,以及更多具有专科资质、已累积满足经历香港医师的内地准入门槛。
在高永文眼中,“港式医疗”的特色在于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文明、遵循医学文献最新进展和规范的循证医学,以及注重质量保证和危险办理等。他以为,现代医疗应供给翔实专业定见,让患者个人挑选医治办法,除非患者自身认知才能有限。
“大湾区医疗交融的终究愿景便是,患者在区内首要城市治病,应该感觉上没什么别离。”高永文说。(完)